第132章 养龙池

长安城西的皇家园林里,新凿的“养龙池”泛着粼粼波光。池底铺着从昆仑山下运来的温玉,边缘镶嵌着一圈夜明珠,即使在夜里,也能照亮池中游动的身影——那是十几条形态各异的蛟龙,大者丈许,小者尺余,鳞甲或青或金,龙须或长或短,游动时搅动的水花里都带着淡淡的灵气。

李砚坐在池边的白玉亭里,手里把玩着颗鸽卵大的“凝龙珠”。这珠子是玄道司的术士从南海深处采来的,能散发出安抚龙类的气息,刚放入池中,那些原本慵懒的蛟龙便纷纷游拢过来,用头顶着珠子嬉戏,像群讨食的锦鲤。

“陛下,这些蛟龙虽是幼体,却都是纯正的龙脉后裔。”清虚道长站在一旁,看着池中的景象,眼中难掩赞叹,“那条青色的,是长江水脉孕育的;金色的那条,带着黄河龙穴的气息;还有那条带角的,据传是西域雪山冰龙与凡蛟杂交的后代,虽力量被封印,却能耐寒抗冻。”

李砚笑了笑,将凝龙珠抛向空中。珠子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最大那条青色蛟龙口中。蛟龙吞下珠子,欢快地摆了摆尾,激起的水花溅在亭柱上,竟凝成细小的水纹符文——这是龙气外泄的迹象,虽微弱,却足以证明其血脉的纯正。

这些蛟龙,是玄道司耗费三年时间,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有的是从美洲雨林的深潭里捕获的,有的是从非洲大湖的淤泥中挖出来的,还有的是从欧洲古堡的地下暗河里引出来的。术士们用特制的“锁龙阵”削弱了它们的力量,使其无法兴风作浪,却保留了龙类特有的灵智和龙脉亲和力,正好用来滋养大秦的龙气。

养龙池的设计堪称玄道司与工匠营的巅峰之作。池底的温玉连接着长安城的主龙脉,能持续不断地输送灵气;池边的夜明珠刻着“安灵符”,能让蛟龙保持温顺;甚至池边种植的“龙涎草”,其汁液混入水中,都能缓慢提升蛟龙的血脉纯度。

“您看池中央的那座小岛。”清虚道长指着池心的假山,“岛上的‘唤龙台’是用陨铁铸造的,刻满了‘龙契符文’。陛下若想与蛟龙建立契约,只需登上石台,运转万寿无疆功,符文便会自动激活,将您的气息与蛟龙的龙脉绑定。”

李砚起身走向唤龙台。陨铁铸就的台面冰凉刺骨,上面的符文在灵气滋养下微微发亮,像无数条细小的龙在游走。他站在台中央,运转万寿无疆功,脊柱处的龙形秘纹瞬间亮起,与台面上的符文产生共鸣。

池中的蛟龙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纷纷停在台下,仰头望着李砚,眼中露出敬畏之色。最大的青色蛟龙甚至低下头,将额头贴在池底的温玉上,像是在行礼。

“这便是龙类的本能。”清虚道长在台下喊道,“它们能感受到陛下身上的帝王龙气,知道您是天命所归,愿意臣服。”

李砚没有立刻契约,而是俯身看着水中的蛟龙。他能“听”到它们的心声——有对力量的渴望,有对自由的向往,还有对眼前这位人类帝王的好奇。这些心声虽然微弱,却足够清晰,像一群懵懂的孩童,等待着被引导。

“先不急着契约。”李砚停下功法,龙形秘纹的光芒渐渐收敛,“让它们在池里多待些时日,等与长安的龙脉彻底相融了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