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龙潜渊

李砚拔出长刀,刀光映在水面上,池中的蛟龙竟齐齐摆尾,似在呼应。他挥刀斩向空中的晨雾,刀风带着龙气,将雾气劈成两半,久久不散。“赏给各地的守军,让他们用这些刀,斩尽天下不服我大秦者。”

工部尚书刚走,负责皇室子弟教育的太傅便带着几位年幼的皇子前来。今日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养龙池,孩子们扒着白玉亭的栏杆,好奇地看着水中的蛟龙,小脸上满是兴奋。

“父皇,那条青蛟好大啊!”年仅六岁的十一皇子李瑞指着池中的青蛟,小手紧紧抓着栏杆,“等我长大了,也能领一条吗?”

李砚抱起他,指着青蛟道:“当然能。但你要记住,蛟龙虽强,却需人引导。就像这青蛟,若没有养龙池的灵液滋养,没有术士的照料,没有朕的龙契约束,早已野性难驯,说不定会祸害百姓。”

李瑞似懂非懂地点头,小手摸着李砚腰间的龙形玉佩:“那我以后一定好好待它,让它像墨蛟叔叔一样,帮百姓浇田。”

孩子们的笑声在池边回荡,蛟龙们似乎也被这天真的气息感染,纷纷游到亭边,吐着水泡嬉戏。李砚看着这一幕,心中一片柔软——这些蛟龙,这些孩子,这些遍布天下的封地,都是大秦的未来。他将蛟龙赐给皇子,不仅是赐下力量,更是赐下一份责任,让他们明白,守护炎黄子孙,不仅要靠刀枪,更要靠与灵物共生、与天地相融的智慧。

夕阳西下,养龙池的水面被染成金红色。蛟龙们沉入水底,开始吐纳修行,逸散的龙气在水面上凝成淡淡的光带,与长安城上空的气运金龙遥相呼应。李砚站在唤龙台上,感受着体内与蛟龙相连的龙契,感受着远方各封地传来的灵脉波动,感受着整个帝国在龙气滋养下的蓬勃生机。

他知道,这些困于池中的蛟龙或许永远成不了真龙,但它们逸散的龙气,它们与皇子们的羁绊,它们与大秦龙脉的相连,早已超越了“真龙”的意义。它们是帝国的灵枢,是血脉的纽带,是炎黄子孙遍布天下的见证。

内侍前来提醒晚膳已备妥,李砚转身离开唤龙台。走了几步,他回头望了一眼养龙池——水面上的光带正缓缓汇入地脉,就像无数条细流汇入江河,终将奔腾向万里江山。

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因为他知道,只要养龙池的龙气不息,只要皇子与蛟龙的羁绊不断,大秦的根基就永远不会动摇,炎黄子孙的血脉,就会像这些蛟龙一样,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绵延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