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三皇子从江南送来消息,说他领走的墨蛟已能引梅雨灌溉良田,今年的粮产又增了一成。”内侍总管捧着奏报前来,上面还附着一幅画——画中一条墨色蛟龙正盘在水车顶上,吐出水柱注入田垄,农夫们在田埂上跪拜行礼。
李砚笑着展开画卷。墨蛟是他五年前赐给三皇子的,当时只是条不起眼的幼蛟,如今却已长到丈许,鳞甲上的墨色透着润泽,显然在江南水土的滋养下长势极好。更难得的是,它已学会配合农耕,将龙气融入雨水,让庄稼长得更加茁壮——这正是他赐蛟的深意,不仅要护佑皇子,更要滋养封地。
在大秦的疆域图上,每处皇子的封地都标注着对应的蛟龙——青州的金蛟镇粮田,西域的赤蛟护商道,美洲的霜牙守冰原,江南的墨蛟理水系……这些蛟龙就像帝国的“灵脉节点”,将养龙池的龙气输送到各地,再将封地的灵气反馈回长安,形成跨越万里的龙气循环。
这种循环,让大秦的龙脉日益强盛。去年关中大旱,李砚让养龙池的青蛟逸散龙气,通过金蛟的灵脉引入青州,再让墨蛟将青州的水汽引回关中,竟在半月内引来甘霖,创下“跨地调雨”的奇迹。玄道司的术士说,这是因为蛟龙们的灵脉早已连为一体,如同帝国的血管,让龙气能在九州大地自由流淌。
养龙池因此成了皇家最核心的禁区。除了李砚与负责照看的术士,任何人不得靠近,连皇后与皇子们,若非赐蛟或特殊节日,也只能在百步外的白玉亭等候。池边的守卫皆是镇魔司的精锐,甲胄上刻着龙契符文,能感应任何靠近的邪祟——哪怕是一只飞鸟,若敢落在池边的柳树上,也会被卫士用弩箭射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昨夜有只‘影魅’想潜入养龙池,刚过外围的结界就被发现了。”镇魔司统领周烈前来禀报,递上一块黑色的兽皮——那是影魅的本体,被符咒烧成了焦炭,“这鬼魅能隐匿身形,专吸灵物的精气,看手法像是欧洲残存的邪教余孽所养。”
李砚接过兽皮,指尖的龙气一碰,兽皮便化为灰烬。“看来还有些‘垃圾’没清理干净。”他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让暗探营去趟欧洲,把剩下的邪教徒找出来,连根拔起。养龙池的龙气,岂容这些污秽沾染。”
周烈领命而去。养龙池的安全,关乎大秦的龙脉,关乎皇子们的灵脉,关乎整个帝国的气运,容不得半点闪失。这些年,不知有多少妖邪、多少异族的刺客试图潜入,却都成了镇魔司卫士的刀下魂,连池边的柳树都沾染了煞气,连鸟雀都不敢轻易栖息。
为了让蛟龙们保持“半龙”状态,术士们还在池中布下“锁灵阵”。这阵法不会伤害蛟龙,却能在它们即将蜕变为真龙时微微收紧,让那口气始终差一线,迫使多余的龙气逸散到池水中。久而久之,池里的水都成了蕴含龙气的“灵液”,舀出一勺洒在田里,能让荒草长出嫩芽;抹在刀剑上,能让兵器附上龙威,斩妖时更具威力。
“陛下,用灵液淬炼的‘龙纹刀’已铸成百柄。”工部尚书捧着一柄长刀前来,刀身流转着淡淡的金光,刀柄上镶嵌着蛟龙的鳞片,“试刀时,一刀就劈开了镇魔司的玄铁盾,比以往的兵器锋利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