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多放一点,盐…这些,黑胡椒…用力碾碎,多放!”他只能凭借本能调整,一股混合着肉香、油脂和辛香料的气息在厨房里弥漫开来,陌生又奇异。
当面团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大,亚历山德罗将它揪成一个个剂子。他试图回忆母亲包包子时手指翻飞的灵巧,可落在面团上,却显得无比笨拙。厚薄不匀的面皮摊在手心,舀上一勺馅料,手指生硬地试图捏出褶皱,结果要么露馅,要么捏成了古怪的死面疙瘩。几个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包子”躺在撒了干粉的案板上,如同刚刚经历了场惨烈的战斗。
蒸笼架在炉灶上,水汽开始蒸腾。亚历山德罗紧盯着那用旧木料改造的简陋蒸屉缝隙,时间仿佛被拉长。终于,一股混合着麦香、肉香和奇异香料味的浓郁蒸汽猛地冲破笼盖,弥漫开来!那味道,霸道地侵占了整个厨房,甚至顺着门缝飘进了书房。
玛利亚循着这从未闻过的奇异香气走了进来。她看着儿子脸上沾着面粉,头发凌乱,眼神却亮得惊人地盯着蒸笼里那几个白胖胖(虽然形状诡异)、冒着热气的“面团”,一脸惊愕:“亚历山德罗?这是什么?”
亚历山德罗用布垫着手,小心地拿起一个烫手的包子,吹了吹,递给母亲:“尝尝。”
玛利亚迟疑地看着手中这个柔软、滚烫、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面团”,轻轻咬开一个口子。滚烫鲜美的汤汁瞬间溢出,混合着咸香浓郁的肉馅和麦面特有的甘甜,瞬间在口腔中炸开!那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炖菜糊糊的、充满层次感的、直击灵魂的满足感!她眼睛猛地睁大,甚至顾不得烫,又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惊叹:“圣母玛利亚!这…这是什么?太好吃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亚历山德罗自己也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面皮不够完美,馅料也远逊记忆中的风味,但那滚烫的汤汁、扎实的肉感、麦面的香甜,瞬间击中了他灵魂深处最饥渴的角落。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从胃里升起,熨帖了那被金币和蓝图填满却依旧冰冷的角落。他闭上眼,长长舒了一口气,嘴角第一次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带着烟火气的笑意。
初尝成功的喜悦如同火种,点燃了亚历山德罗沉寂已久的“实验”热情。接下来的日子,科斯塔宅邸的厨房成了他继车间和报社之后的第三战场。玛利亚从最初的惊愕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她对馅料的调味提出了宝贵的“本地化”建议,比如加入少量番茄膏提鲜),安娜则成了最忠实(也最痛苦)的执行者。
饺子(被意大利人称为“神奇的面皮包裹的肉汤小枕头”)经历了馅料水分过多破皮、面皮太厚煮不熟的挫折,最终在馅料中加入少量面包屑吸收汤汁,面皮擀得薄而韧后大获成功。
烙饼(“东方薄脆面包”)在控制火候和油温上费尽周折,烧焦了无数张,最终找到了铁板的最佳温度,撒上细盐和香草碎,成了玛利亚和孩子们最爱的午后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