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库斯托扎的警钟

六月的波河平原,暑气蒸腾,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硝烟的味道。意大利北部威尼斯边境的丘陵地带,却已率先被炮火和硝烟染红。1866年6月24日,维罗纳东南方,一个名为库斯托扎的宁静小镇,成为了意奥两军主力碰撞的焦点,也成为了意大利陆军荣耀与耻辱交织的战场。

战役的导火索源于意大利履行盟约的牵制性攻势。按照计划,意军主力在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名义挂帅(实际指挥权在总参谋长罗西将军和前线指挥官)下,从西面(伦巴第)和南面(曼托瓦方向)向威尼斯腹地推进,目标直指奥军核心要塞维罗纳,意图吸引并牢牢牵制奥军南线主力。

战役初期,意军凭借人数优势(约12万对奥军8万)和新式装备的锐气,进展颇为顺利。新式后装步枪的射速和精度明显压制了奥军部分仍装备前装枪的部队,炮兵火力也一度占据上风。奥军主帅阿尔布雷希特大公则展现了老练的指挥艺术,他并未选择在平原硬撼意军锋芒,而是依托库斯托扎周边起伏的丘陵地形,构建了纵深梯次防御,且战且退,将意军逐步引入预设的决战战场——一片由连绵山丘、葡萄园和零星村落组成的复杂区域。

6月24日清晨,意军前锋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向奥军扼守的库斯托扎外围高地发起了总攻。士兵们高呼着“为了威尼斯!”,士气如虹地向上冲锋。然而,随着深入奥军精心布置的防御网,问题如同毒藤般迅速蔓延。

指挥协调的噩梦:国王的督战本意是鼓舞士气,却在无形中干扰了前敌指挥体系。经验丰富的罗西将军和加里波第副总参谋长的命令,有时需要“请示”国王的随行顾问团(由部分保守老贵族组成),导致命令传递迟滞甚至矛盾。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与部分思想僵化的老派军官之间矛盾凸显,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互相掣肘。意军两个主要攻击方向的军团(分别由杜兰多将军和库恰将军指挥)缺乏有效协同。一个师请求侧翼友军支援的电报,因通讯线路混乱和指挥层级过多,延误了数小时才送达,导致该师在奥军反扑下损失惨重。

“报告!左翼请求右翼加速进攻,分担压力。”传令兵气喘吁吁。

“告诉杜兰多将军,右翼遭遇奥军精锐(第9猎兵营)顽强抵抗,请求炮火支援。”右翼的回复迟迟不到。

奥军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阿尔布雷希特大公立即投入预备队——由精锐的匈牙利掷弹兵组成的部队,如同尖刀般插入意军左右翼之间的缺口,直扑杜兰多部暴露的侧翼。

训练不足与经验缺失:意军部队中新补充的大量预备役和新兵,在遭遇突然侧袭和残酷的近身白刃战时,暴露出训练不足和心理素质不稳的弱点。面对奥军掷弹兵悍不畏死的冲锋和精准的射击,部分部队陷入混乱,开始动摇。而一些旧派军官墨守成规,面对突发状况反应迟钝,未能及时组织有效反突击或调整防线。

“顶住,不许退!火力压制!”一名年轻的上尉声嘶力竭,但新兵们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掷弹兵,惊恐地后退。

“混账,保持战线,督战队。”一名老派将军愤怒地挥舞着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