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5年后视情况展开):向内陆延伸
在稳固沿海据点后,沿着河流(如朱巴河、塔纳河)和商路,逐步向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卢达旺)、马拉维、赞比亚东部等内陆地区进行探险、渗透和影响力扩张。目标:获取更广阔的腹地、劳动力、以及传闻中的矿产资源(黄金、铜矿等)。此阶段需要更强的军事力量和更复杂的当地外交。
远期目标(远景展望):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个古老的基督教王国是东非的硬骨头,地形复杂,军队有一定战斗力。必须谨慎对待,前期以外交和传教活动为主,伺机而动。
更远的野望:地图上的也门、阿曼部分海岸(控制红海入口)、波斯湾(控制石油)、甚至远东的越南、中国的台湾(作为远东贸易站和殖民地),也曾在亚历山德罗的远期构想中浮现,但他深知饭要一口口吃,当前必须集中力量于近处的目标。
二、殖民策略与手段:“我们的殖民,不能完全模仿英国人的直接统治或法国人的同化政策,那需要过于庞大的行政和军事力量。”亚历山德罗阐述着他的思路,“我们将采取 ‘以经济控制为先导,以协议条约为掩护,逐步蚕食,最终确立保护国或直接统治’的混合模式。”
经济开路:科斯塔集团将扮演先锋。投资种植园(棉花、剑麻、咖啡)、矿产勘探、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短途铁路),通过资本输出控制经济命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条约体系:外交部和殖民事务部合作,训练专门的“条约官员”,擅长与当地部落酋长、土王谈判,利用小恩小惠、武力威胁或利用部落矛盾,签订一系列“保护条约”、“租借条约”、“商业特权条约”,为吞并提供“法律依据”。
移民与同化:有计划地引导意大利过剩人口(尤其是南方贫困农民)前往新殖民地,授予土地,建立定居点,实现事实占领和文化渗透。
军事后盾:陆军需要组建适合热带作战的轻步兵部队(“殖民兵团”),配备轻型火炮和先进步枪。海军则需要更多巡航舰、炮艇,用于巡逻漫长海岸线、威慑沿岸部落、运送军队和补给,展现存在和力量。“黑水”类型的私人武装也将配合行动。
三、潜在挑战与应对:“前路绝不会平坦。”亚历山德罗警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