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竞争:法国对突尼斯、英国对埃及和苏丹、德国也可能插手东非,都是潜在冲突点。必须借助外交手腕,利用大国矛盾,甚至考虑在特定问题上与某一方进行有限合作。
当地抵抗:北非的阿拉伯部落、东非的斯瓦希里城邦和强悍的内陆民族(如马赛人、祖鲁人分支)都不会轻易屈服。军事行动必须高效、果断,避免陷入持久游击战。同时辅以“分而治之”策略。
环境与疾病:东非的疟疾、黄热病等热带疾病是“白人的坟墓”。必须严格执行安东尼奥探险队总结的卫生条例,建立完善的医疗站,研发和储备奎宁等药物。
国内舆论与财政:殖民扩张前期投入巨大,回报周期长,必然遭到议会内反对派和部分民众的质疑。必须巧妙宣传,强调殖民带来的‘荣耀’、‘生存空间’、‘原料产地和市场’,并用金矿或者苏伊士运河可能带来的收益作为诱饵和支撑。
“诸位,”亚历山德罗最后总结道,声音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心,“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或许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但它关系到意大利的未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成长为一个真正受人尊敬的世界强国。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欧洲的配角,我们要在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区,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下的地盘。”
他看向殖民事务大臣贾科莫·列蒂:“立刻组织人手,根据此框架,制定详细的北非(突尼斯)行动纲要和东非沿岸渗透计划,包括预算、人员、时间表。”
看向埃托雷·加里波第:“总参谋部与陆海军合作研究组建殖民部队和增强海军巡逻力量的方案。”
看向安东尼奥:“科斯塔集团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开始渗透。”
看向蒙特贝罗子爵:“外交上,尽可能淡化我们的意图,避免过早刺激法国和英国。同时,尝试与奥斯曼帝国保持表面友好,为我们将来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利比亚)的行动预留空间。”
会议结束后,众人领命而去,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凝重与兴奋。亚历山德罗再次独自站在非洲地图前。他的蓝图已经绘就,野心已然昭示。这一步迈出,便将意大利的命运与非洲大陆紧密纠缠在一起,前方是荣耀的诱惑,也是无尽的风险与未知。帝国的车轮,在他的推动下,开始向着那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太阳照耀之地”,缓缓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