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沟内侧,用挖掘出的泥土垒砌起高达数尺的坚实土墙,墙上遍布射击孔。
土墙之上,每隔一段距离便构筑一座高出墙面的坚固炮垒或箭楼,形成交叉火力。
各营盘之间,以深壕和甬道相连,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八方支援。
雨花台高地,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施了魔法。短短数日之内,一座座壁垒森严的营寨如同雨后蘑菇般拔地而起,连成一片坚固的“土城”。营寨上空,湘军“吉”字大旗和象征曾氏兄弟的帅旗高高飘扬,向天京城昭示着不可动摇的决心——这里,将是埋葬太平天国的起点!
几乎就在曾国荃在雨花台挥下第一铲土的同时,下游江面上,一场更为关键的战斗正在上演。
“雪帅”彭玉麟,这位以水战闻名的湘军悍将,正亲自坐镇水师旗舰。他目光如炬,扫视着宽阔的江面。天京城西侧江面上,太平军的水营(水师)船队,依托着江心洲(如九洑洲)和两岸炮台,依然在顽强地维持着长江这条“天京”的生命线。
“传令各船,”彭玉麟的声音沉稳有力,“目标,贼水营!‘长龙’、‘快蟹’在前,‘舢板’侧翼掩护!炮火覆盖,冲散他们!切断江路!”
湘军水师,这支曾国藩倾注心血打造的劲旅,早已不是当年简陋的木船。主力“长龙”炮船体型庞大,装备西式洋炮;“快蟹”船轻捷迅猛,配有劈山炮和抬枪;灵活机动的“舢板”则负责近战和掩护。
随着令旗挥舞,湘军战船如同离弦之箭,破浪前行。震耳欲聋的炮声瞬间响彻云霄!湘军船炮射程远、精度高、火力猛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
轰!轰!轰!
一发发炮弹精准地砸向太平军的木船和江岸炮台。木屑横飞,火光冲天。太平军水营虽然奋勇还击,但船只老旧,火炮射程威力均不及湘军,阵型很快被密集的炮火打乱。一些船只中弹起火,浓烟滚滚;一些则被冲散的舢板部队登船近战,展开惨烈的白刃格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