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是大日本帝国崛起的第一步。
七月的汉城,空气仿佛凝固。在中日两国军营之间,往来传递文书的信使日渐稀少。街上的朝鲜百姓行色匆匆,每个人都感受到战争即将来临的压抑。
袁世凯站在总理衙门的阁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日军的动向。可以看到,龙山日军营地正在加紧修建工事,一队队士兵在进行实战演练。
大人,聂士成不知何时来到身后,日军近日调动频繁,恐有不轨。
袁世凯放下望远镜,声音沙哑:功亭,这一战,怕是避不了了。
聂士成沉默片刻,道:我军虽少,但据险而守,未必不能一战。
袁世凯摇摇头,没有回答。他的目光越过汉城的屋顶,望向南方。在那里,叶志超率领的清军正驻扎在牙山。而在更远的海面上,日本联合舰队的烟囱正喷吐着黑烟。
夜幕降临,汉城渐渐陷入寂静。但在日本公使馆内,大鸟圭介正在书写最后一份战前报告。在报告的结尾,他写道:
朝鲜之事,已非外交所能解决。帝国之命运,终须诉诸刀剑。
写完这行字,他放下笔,吹熄烛火。窗外,一弯新月挂在空中,清冷的光辉洒在汉城的街道上,仿佛在为这座古城做最后的告别。
而在天津的总督衙门内,李鸿章也彻夜未眠。他面前摊开着各方送来的急电,每一封都在诉说着同样的事情: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黎明时分,他最终提笔,向朝廷上奏:
日人猖獗,和局已破。臣虽老迈,愿效死力......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历史车轮滚过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