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天下归一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春,洛阳城迎来了它作为东汉都城以来最盛大的一场典礼。持续了近二十年的战火与纷争,终于随着巴蜀的平定、最后一个割据对手公孙述的覆灭,而彻底烟消云散。自新莽末年天下大乱,海内分崩,至此刻,车同轨,书同文,政令终于可以毫无阻碍地通达四海。一个真正统一的、崭新的汉帝国,在血与火的洗礼后,巍然重生。

未央宫虽在战火中受损,但主要宫殿已然修复,虽不及西汉鼎盛时的极致奢华,却更显庄重恢弘。这一日,宫阙内外,旌旗招展,甲士肃立,文武百官,身着崭新的朝服,手持玉笏,依品秩序列于南宫前殿那漫长的玉阶之下。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历经劫波后的欣慰与对崭新开始的期盼。从河北的烽烟,到中原的鏖战,从陇右的险隘,到巴蜀的雄关,他们追随那位高踞御座之上的皇帝,一步步扫平群雄,走到了今天。

钟磬齐鸣,雅乐奏响。刘秀身着玄色冕服,头戴十二旒平天冠,缓步登上御座。他的面容比十多年前起兵时多了风霜刻下的纹路,目光却愈发深邃沉静,那是一种掌控乾坤、洞悉世情后的从容。他扫视着阶下济济一堂的臣工,这里有最早追随他于河北的耿弇、吴汉、岑彭(虽已逝,但其部属功绩犹在)、冯异;有中期归附、屡建奇谋的邓禹、寇恂;有平定陇蜀过程中归心的窦融、来歙(追念)、臧宫;更有无数在地方治理、后勤保障中默默奉献的文臣能吏。

“众卿平身。”刘秀的声音平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大鸿胪(掌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出版,朗声宣读平定巴蜀、收服陇右、河西归心等最终完成统一的捷报,以及各地呈报祥瑞、百姓安居的贺表。每念一处,殿内群臣便躬身祝贺,山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汇聚成一股象征天下一统、万民归心的洪流。

接着,便是盛大的封赏典礼。刘秀依据军功、政绩,对功臣宿将进行封赏。他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的教训,在封赏上既酬其功,亦加以制衡。

“高密侯邓禹,运筹帷幄,奠基之功,增封食邑……”

“胶东侯贾复,勇冠三军,冲锋陷阵,增封食邑……”

“广平侯吴汉,虽有小过,然征战四方,平定之功卓着,封……”

“阳夏侯冯异,行军持重,独当方面,抚慰关中,功不可没,封……”

“安丰侯窦融,保据河西,倾心归汉,使朕无西顾之忧,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