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初期的热闹和亲友的捧场,如同温暖的潮水,渐渐退去后,露出了现实的沙滩。“平安饭店”的经营,开始显露出它艰难的一面。
最大的问题是客源不稳定。村口这个位置,看似车来人往,但真正停下来吃饭的人并不多。
赶路的司机嫌这里不够显眼,匆匆而过。等公交的人多是附近村民,要么回家吃,要么买个包子馒头匆匆解决。
周边几个村子的人,除非有事路过,否则也不会特意跑来吃一顿饭。所谓的“区位优势”,在现实中打了折扣。
店里的菜品虽然味道得到认可,但种类相对单一,缺乏能吸引人专门前来品尝的“招牌硬菜”。
来的多是熟客,点来点去也就是那几样,很难吸引新顾客。
有一天,一个看起来像是走亲戚的外地人进来,拿着菜单看了半天,最后只要了一碗面条,临走时说:“老板,你家这菜,好是好吃,就是花样少了点,请客吃饭有点拿不出手啊。” 这话像根小刺,扎在了平安和秀玲心里。
一天中午,店里来了五六个人,像是附近工地上的工人,点了一桌菜,还要了酒。
平安和秀玲忙活了半天把菜上齐。几个人吃得杯盘狼藉,酒足饭饱后,其中一个人叼着牙签,大声喊道:“老板,结账!”
秀玲拿着单子过去算了账。那人接过单子瞥了一眼,脸色就沉了下来,把单子往桌上一拍:“这么贵?抢钱啊!你这土豆丝是金丝做的?这红烧肉有几块肉?”
秀玲心里一紧,尽量和气地解释:“大兄弟,我们都是明码标价,土豆丝五块,红烧肉十八,量都给得足足的,您看这盘子……”
“我看什么看!”那人打断她,语气蛮横,“我说贵了就贵了!打个折,抹个零头!”
平安在后厨听到动静,赶紧走了出来。他看到那几个人不善的脸色,把秀玲往身后拉了拉,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菜单……价格……写着的……”
“写着怎么了?老子今天就不想按菜单给!”另一个壮汉拍着桌子站了起来,桌子上的空盘子震得哗啦响。
气氛瞬间紧张起来。杜安泰今天没在,平安和秀玲面对这几个明显想找茬的人,心里又气又怕。
正在这时,在挖马路对面小卖部门口看下棋的马永贵听见吵闹声过来了,一看这情形,立刻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