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并行,还是需要放弃现有的项目?”
她的问题冷静而切中要害,瞬间让激动的周炽冷静了几分。
他挠了挠头:“这个……方教授只是说欢迎我们去看看,具体细节还没深谈。”
苏想点了点头,看向周炽,眼神清澈而认真:
“周炽,探索新领域是好事。
但是,我们不能仅凭一时的兴趣和对方描绘的蓝图就做决定。
863计划是国家任务,我们签了责任书的。
而且,我们四个是一个团队,任何重大的方向变动,都需要共同商议,权衡利弊。”
她的话没有指责,只有理性的分析和团队的提醒,让周炽无法反驳。
他蔫了下来,嘟囔道:“我就是觉得那边可能更有意思嘛……”
机房的氛围变得有些微妙。
一直以来的和谐与默契,因为外部一个突如其来的诱惑,出现了第一道清晰的裂痕。
苏想看着闷闷不乐的周炽,又看了看面色不虞的陈知行和李泽川,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方启明显然深谙人才引进之道,他并没有因为初次接触受阻而放弃,反而采取了更细致、更“阳谋”的方式。
他先是托人给“北斗”团队送来了一整套最新的、关于生物信息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英文影印资料,并附上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表示“无论合作与否,都希望对前沿科学有所助益”。
这些资料,尤其是那些描绘基因图谱、蛋白质结构的三维图像和复杂算法,对周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他几乎一头扎了进去,连自己负责的863课题模块进度都明显放缓。
接着,方启明又通过正式渠道,向北大计算机系和生物系发出了“跨学科学术交流”的邀请。
希望就【数学与模型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举办一次联合研讨会。
并特别点名希望【北斗团队】参加。
这一招很高明,将私人挖角上升到了官方学术交流层面,让人难以拒绝。
研讨会上,方启明凭借其渊博的学识、流利的英语和对国际前沿的精准把握,折服了在场许多师生。
他再次阐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巨大潜力和对国家未来生命科技、医疗健康产业的战略意义,并且巧妙地引用了【北斗团队】医疗数据模型中的几个亮点,论证其与生物信息学的共通性。
周炽在台下听得如痴如醉,眼神里的向往几乎掩饰不住。
连陈知行,在听到方启明关于“用数学语言解读生命密码”的一些具体数学挑战时,也露出了深思的表情,显然被其中的理论深度所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