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这是KPI,没有拒绝的选项!

皇帝端坐龙椅,听着满朝文武一片歌功颂德,称颂陛下圣明,天佑大夏,嘴角噙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目光却深远。

他忽然想起,今年夏天,似乎也未曾再接到淮南急奏,说什么“赤甲妖虫”泛滥成灾,毁坏禾稼。

这两桩曾令他颇为头疼的民生之患,竟在不知不觉中消弭于无形。

散朝后,御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严冬的寒意。皇帝摒退左右,只留太子在跟前。

他摩挲着温热的茶杯,看着眼前日益沉稳的儿子,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淮南一带,今年未见虫灾奏报;青州等地,虽有蝗患,却因那土豆之故,未生饥荒。太子,此事,你做得很好。”

他并未点明“小龙虾”和“土豆”的源头来自何处,但彼此心照不宣。

太子微微躬身,态度恭谨:“赈济灾民,安抚地方,本是儿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皇帝目光深邃,落在太子身上,仿佛能穿透那身庄重的朝服:“近来,朝中那些关于你‘结党’、‘急躁’的非议之声,渐渐平息了。朕知道,你和老七在底下,费了不少心思。”

太子心头一凛,知道父皇耳目通天,并未隐瞒:“儿臣以为,朝堂稳固,在于君臣一心,上下同欲。清除杂音,正本清源,方能令政令畅通,江山永固。”

“嗯。”皇帝淡淡应了一声,放下茶杯,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被积雪覆盖的枯枝,“即便你不去做,朕,也会去做。”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选定的储君,朕自然信得过。那些非议你之人,某种程度上,亦是在藐视朕的决断。”

太子垂首:“父皇圣明,儿臣谨记。”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轻响。皇帝转过身,目光重新落在太子身上,语气变得愈发语重心长,带着一种帝王传承的考量:

“太子,你如今做得不错,懂得借力,也懂得造势。不过,你要记住,为君者,如同驾驭一艘巨舰,不仅要懂得借助风势,更要懂得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