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记者的直觉

王石安在招待所的黑暗中保持静默。夜色像墨一样浸透房间,他却毫无睡意。

刘队长的指令像一道清晰的边界,将他框在这方寸之地。他理解这是纪律,是保护,更是大局为重的考量。

但理智的理解难以完全浇灭心底那簇焦灼的火苗,望宝可能就在百米之外的某扇破窗后,每多耽搁一秒,弟弟陷在泥潭里的脚就可能再往下沉一寸。

他想起小时候望宝跟在他身后摔进水田,哇哇大哭,他手忙脚乱地把那泥猴一样的小身子拔出来时的那种慌张和责任。此刻的感觉竟有几分相似,只是眼前的“泥潭”更深、更黑,而他不能再徒手去捞。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将注意力从红光厂的方向扯回,转而投向那位意外闯入棋局的记者——楚薇。她出现的时机、她的探究眼神,都太过巧合。她是纯粹的局外人,不慎撞破了什么?还是这浑浊水面下,另一条暗自游动的鱼? 这种不确定感,让本就复杂的局势增添了新的变数,也让他绷紧的神经末梢再度敏锐起来。

而城市的另一隅,楚薇正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眉头紧锁。

她白天在红光厂外围的“采风”并非毫无收获。作为一名新闻系出身、对细节有着近乎偏执敏感的记者,她捕捉到了一些极其不协调的细节:

违和的“闲人”:那个帮她解围、自称姓王的男人。他的气质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并非普通的打工者或闲散人员。他眼神里的警惕和观察力,更像是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他出现在那个敏感地点,绝非偶然。

矛盾的痕迹:在红光厂外围一段破损的围墙边,她发现了几枚相对新鲜的烟蒂,品牌是价格中上的“芙蓉王”。这与附近流浪人员或零散工人通常抽的廉价烟明显不同。什么人会频繁在此停留,并消费这个档次的香烟?

不自然的“安静”:她以调研为名,试图接近厂区大门,离得尚远,就被一个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面色冷淡的中年男子拦下,盘问来意,语气强硬且不容置疑,远远超出一个普通看门人的职责范围。那种戒备,是针对外人的。

这些碎片在她脑中盘旋,无法拼凑出完整图景,却足以在她心中拉响警报。一篇关于“废弃用地再利用”的专题,似乎牵扯出了某些更深、更暗的东西。

职业的直觉告诉她,这里有大新闻的味道。 但直觉同样告诉她,这很危险。

她深吸一口气,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试图从公开信息中寻找蛛丝马迹。她在市政规划档案、企业工商信息数据库中搜索“红光电子厂”,结果大多是些陈年旧闻,显示它因经营不善于多年前破产清算,资产处置一直不明不白。

她又尝试搜索近期关于该区域的治安报道或投诉记录,一无所获。

这种“过于干净”反而加深了她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