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祭拜什么,点火烧了东西就是错!”火石寸步不让。
溪谷部的人围了过来,岩山本部的工匠也凑过来,两边人越聚越多,眼看就要吵起来。
林岩和星赶到时,两边人正对着烧焦的木头争执。林岩没急着下判断,而是拉着木婆婆坐在河边,听她讲溪谷部的“祖灵祭”——以前部落分散时,每家盖房都要祭拜,火要小,还要有人看着,从没人出过事。
星则找了溪谷部、贝湾部等南方部落的代表,拿出龙城的规划图:“龙城里住的人多,木头、干草堆得近,一点火星就能烧一片,不是我们不让祭拜,是得找个安全的地方。”
当天下午,议事会定下了方案:
1. 在龙城的外城区,靠近大河的下风向,划一片“祭祀区”——那里离住房远,旁边就是河,万一着火能及时浇水;
2. 各部落要祭拜,得去祭祀区,还得提前跟执事说,由执事派人盯着火,不能烧太大,也不能用容易飘火星的干草;
3. 每年的春耕、秋收,部落会在祭祀区办“大祭”,由星主持,把各部落的祭拜仪式揉在一起,一起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木婆婆看着规划好的祭祀区,又看了看星递过来的“大祭”流程,点了点头:“只要能祭拜祖灵,我们听部落的。”火石也松了口气:“只要不在住处附近点火,不烧东西,就不用罚。”
这场“烟火”冲突,没罚人,也没压制信仰,反而让各族人明白了“规矩”不是冷冰冰的,是能照顾到大家的。龙城的墙还在往上砌,祭祀区的土地也开始平整,《龙城初律》的木板被风吹得轻轻晃——岩山的文明,就在这一次次解决矛盾中,慢慢长出了包容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