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者主“内圣”。
这两篇文章看似针锋相对,水火不容。但其最终的目的,竟然……殊途同归!
都是为了让大奉变得更好!让儒道变得更强!
“这……这是……”郑修远被自己这个惊人的发现,给彻底震撼了。
“看出来了吗?”郑玄的眼中充满了欣慰,“那个叫苏文渊的小家伙,其‘道’走的是‘经世致用’的路子。他想用他的才华去改变这个世界。”
“而我郑家八百年来,走的是‘正心诚意’的路子。我们想用我们的‘规矩’,去……稳固这个世界。”
“他的道,如火,炽烈,能点燃人心。我的道,如水,温润,能平息纷争。”
“水火,本不相容。但若能水火既济……”
郑玄看着自己的曾孙,语重心长地说道:
“他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天纵之才。但其锋芒太过毕露。若不加以打磨,将来必为利刃,伤人,亦伤己。”
“为祖此次出手,非为打压,而是……敲打。”
“我要让他知道,这天下除了‘革新’的热血,更需要‘守成’的规矩。”
“我要让他,在这场州试中真正地明白……”
“何为,敬畏。”
郑修远彻底明白了。
他的心中对他这位曾祖父的敬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曾祖父高瞻远瞩,孙儿……受教了。”他深深一揖。
“去吧。”郑玄摆了摆手,“州试,你照常参加。倾尽全力,用你自己的‘道’,去与他堂堂正正地辩上一场。”
“我郑家的麒麟儿,可不能输给了一条过江的猛龙啊。”
……
两日后。
苏文渊辞别唐家众人,终于抵达了北安州州城。
他没有住在唐家推荐的小院,也没有去拜访任何人。
他只是像一个最普通的考生一样,在城中寻了一家不起眼的客栈,住了下来。
第二日,他换上一身干净的儒衫,信步走上了街头。
他要去的地方,是州城的“文庙”。
按照规矩,所有前来参加州试的考生,在考前都需前往文庙,拜祭孔圣先师。
他走到那座恢弘的文庙前的广场时,广场一侧的一座茶楼上,正聚集着大量的年轻学子。他们三五成群,围坐在一起,或高谈阔论,或低声争辩,气氛异常的热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文渊知道,这便是州城有名的“闻道茶馆”,是所有前来备考的学子,交流学问、以文会友的圣地。
他笑了笑,正准备走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