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秘书省的氛围总是热闹又充实。
中午休息时,厨房会送来饭菜,有一次,我夹了一筷子青菜,笑着对上官婉说:“上官大人,你这秘书省的饭菜,比宫里的宫宴可清淡多了。”
“不过倒合我胃口,省得吃多了油腻,写不出好诗。”
上官婉被我逗笑,放下筷子道:“先生倒不挑,若是觉得清淡,明日让厨房多做些江南的小菜,也算提前圆了先生和文昭仪的江南之约。”
杜圃在旁打趣:“哟,江南之约?李先生,你可别忘了带上我,我也想看看江南的桃花,写几首好诗。”
我拍了他一下:“带你去可以,不过到了江南,你可别跟我抢酒喝!”
大家都笑了起来,窗外的阳光正好,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暖融融的。
这天傍晚,我拿着刚校对好的 “忠君篇” 初稿,站在秘书省的窗前。
窗外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远处的宫墙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温柔。
我翻着稿纸,看到自己平叛时写的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被放在了首卷。
旁边还有上官婉写的批注:“此句藏凌云之志,显忠君之心,读之令人振奋。”
“先生在看什么?” 上官婉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杯热茶。
我接过茶,抿了一口,道:“在看这初稿,忽然觉得,我们做的这事,倒比写几首诗更有意义。”
上官婉点头:“是啊,后人翻开这《文鉴》,就能知道我们当年是怎样守住长安,怎样盼着天下安定。你们的诗词文章都是这大唐的魂。”
我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心里忽然有了很多期待。
期待《大唐文鉴》编撰完成的那天,期待和杨玉凰一起去江南看桃花的那天,期待长安的日子能一直这样安稳下去。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些花香,我想起方才杜圃说,等《文鉴》编完,要跟我去醉仙楼喝个痛快。
我忍不住笑了,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
只是不知道,江南的桃花,明年春天会不会开得比今年更艳?
而这《大唐文鉴》里的文字,又能陪着大唐走多久?
我把手里的初稿轻轻放在案上,看着月光透过窗棂洒在纸上,忽然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此刻都在,都在为了这大唐的明天,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