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来自江东的猛将,性情豪烈,勇冠三军,最擅长的便是长途奔袭、闪电破敌。
刘复配发给东路军的宋军新式骑兵,很大一部分便集中由太史慈指挥。
他将其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
每每得到黄忠的指令和情报支持,太史慈便如离弦之箭,率领数千乃至上万精锐轻骑,携带数日干粮,如狂风般卷出边塞。
他的行军速度极快,常常能出现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
东部鲜卑诸部相较于轲比能、步度根,更为分散,互不统属,难以组织起有效的联合防御。
这正好给了太史慈各个击破的机会。
一次,太史慈探知弥加部的主力正在白狼水(今大凌河)上游的一处河谷聚集,似乎企图西进骚扰中路军的后勤线。
他当即率八千铁骑,日夜兼程,绕过丘陵地带,突然出现在弥加部侧翼。
当时弥加部正在举行祭祀活动,毫无防备。
太史慈二话不说,直接发动猛攻!
宋军新型骑兵的冲击力在此时展现无遗,如同热刀切油,瞬间就将弥加部的营地冲得七零八落。
太史慈本人一马当先,手擎长枪,连挑弥加部十几名勇士,直取弥加本人。
弥加仓促应战,不到三合便被太史慈一枪刺中肩膀,狼狈逃窜,部众瞬间崩溃。
此一战,斩获无数,弥加部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组织大规模行动。
另一次,素利部闻风远遁,企图逃往辽东以北的深山老林。
太史慈率军穷追不舍,一路翻山越岭,不顾艰险,最终在一条河边追上素利部的后队。
激战之后,俘虏其大部家属和牛羊,虽让素利本人带少数亲卫逃脱,但其部落联盟已名存实亡。
太史慈的作战风格凶猛凌厉,攻势如潮,往往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就已决出胜负。
东部鲜卑诸部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血色闪电”,对其畏之如虎。
黄忠与太史慈并非一味穷追猛打。
在军事打击的同时,他们也严格执行刘复“剿抚并用”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