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议已定,刘备便带着关羽和那个本地少年向导,开始走访于阗周边的小型玉矿。
这些矿点往往位置偏僻,道路难行,开采条件艰苦。
矿主们也多是面色黝黑、手掌粗糙的实干者,对于中原商人,他们起初都抱有强烈的戒心。
刘备并不急于谈生意,而是先了解他们的开采情况,倾听他们的困难。
他让关羽展示他们带来的结实布匹、锋利的铁器,作为礼物而非商品,让少年向导翻译他的善意。
他承诺,只要玉石品相达到约定标准,便以高于那些大商号收购价一到两成的价格现金收购,绝不拖欠。
起初,响应者寥寥。很多人都怀疑这个看似和气的中原人商贩是否可信。
直到刘备遇到了一位名叫石碌的老矿主。
石碌拥有一处不大的河畔矿点,出的玉石品质不错,但常年被一个大玉商的代理人压价,日子过得紧巴巴。
刘备与他接触了几次,态度始终诚恳,最后一次,甚至提前支付了一小笔订金,表示诚意。
石碌被感动了,他将一批刚刚开采出来、未经仔细筛选的玉石原石拿出来给刘备看。
刘备仔细查看了这些石头,其中虽然大部分是普通山料,但确有几块色泽温润、质地细腻的上好青玉和少量带皮的籽料。
刘备按照约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下了这批玉石,并且当场银货两讫。
石碌拿着沉甸甸的银钱,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握着刘备的手,激动地用生硬的中原话说道:
“刘掌柜,你……是讲信用的人!”
这件事,很快就在于阗周边的小矿主圈子里传开了。
一个不压价、不拖欠、尊重人的中原商人!
这对于长期处于产业链底层的他们来说,无异于一股清流。
渐渐地,开始有其他小矿主主动找上刘备。
刘备来者不拒,但他坚持原则,必定亲自或让关羽验看玉石品质,按质论价,绝不以次充好,也绝不欺骗对方。
他与刘璋、张朱商量后,甚至拿出部分利润,购买了一些小矿主们急需的粮食、盐巴和工具,以物易物,进一步巩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