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颜良玉业同盟,刘备玉业底层突围

通过这种方式,刘备的联盟虽然没能拿到那种动辄价值连城的顶级羊脂白玉,但却稳定地获得了一批品相不错、种类多样的中高档玉石原料,其中不乏一些被大商号忽略的潜在精品。

他们的成本虽然比别人直接从小矿主手里收购要高,但比起从大玉商那里转手,依然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更重要的是,他们初步建立起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稳定的玉石供应渠道。

对于刘备这些小商队与小矿主的合作,已然结成“玉业同盟”的颜良、袁绍等人,自然是知晓的。

但他们对此的反应,却是一致的漠视,甚至略带轻蔑。

在一次“玉业同盟”的内部聚会上,袁术曾不屑地提起:

“听闻那刘玄德那厮,整日在山沟里与那些泥腿子矿主厮混,捡些人家看不上的边角料,真是自降身份!”

公孙瓒则更为实际地评价:

“此法虽可积累些许资本,但难成大气。

顶级玉料的利润,岂是那些杂色玉石可比?我等掌控源头,便掌控了命脉。”

就连袁绍,如今自觉与颜良站在同一高度,也对此嗤之以鼻:

“蚍蜉撼树,可笑不自量。

待我等垄断了优质玉矿,他们那些人,连残羹剩饭都未必吃得上。”

颜良的态度则更为深远。

他并非看不起刘备的做法,而是清楚地知道其中的界限。

他抿了一口葡萄酒,淡淡道:

“由他们去吧。西域广大,容得下各种活法。”

他真正在意的,并非是刘备那点生意能分走多少利润,而是更深层的东西。

他们这些大商行,尤其是他颜良,之所以能在于阗乃至西域如此行事,背后或多或少都倚仗着大宋西域都护府的存在和影响力。

而都护府代表的是大宋朝廷,维护的是基本的秩序和稳定,至少明面上是鼓励公平交易、反对恶性垄断的。

颜良又不是二傻子,自己财富增值如此之快,名声增幅如此之大,怎么可能感觉不到其中的蹊跷。

他深知,皇帝刘复推动西域贸易,是为了“活水”,是为了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让少数几个商贾形成尾大不掉的垄断势力,最终损害整体商业环境,甚至引发地方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