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隽麾下虽有号称十万之众的军队,但真正能称得上精锐、战力强悍的,主要是以原赤羽军团为骨干扩编而成的两万铁骑。
这些人是真正的百战老兵,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不说个个都能以一敌十,但对付五六个普通东陵士兵绝无问题。他们是未来战场上冲锋陷阵、决定胜负的关键,因此享受最好的待遇和装备。
拓跋隽与沈昭宁都秉持着“兵贵精不贵多”的理念,与其养着大量缺乏战斗力的冗兵,消耗宝贵粮草,不如将资源集中,打造一支真正能打硬仗、打胜仗的精锐之师。
人员与武器俱备后,秘密训练随即在王府深处一处绝对隐蔽的校场内展开。
拓跋隽亲自监督。第一批接触到这些轻机枪的士兵,无不被其冰冷的触感和奇异的结构所震撼。在拓跋隽简要讲解了安全规范和基本操作后,便下令开始适应性训练。
最初是熟悉武器,拆解、组装、保养,确保每个人都能像熟悉自己的手臂一样熟悉手中的枪械。随后是空枪瞄准,感受扳机力度,培养枪感。数日后,才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砰!砰!砰!”
“哒哒哒……哒哒哒……”
清脆的单发点射与密集的连发射击声,在隔音效果极佳的校场内回荡。尽管有心理准备,但当士兵们亲眼看到远处的木靶、甚至厚重的石板在弹雨下被打得木屑纷飞、石屑四溅时,依旧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兴奋。
拓跋隽站在场边,看着士兵们从最初的生疏、甚至有些畏惧,到逐渐掌握技巧,能够在有效射程内进行较为精准的射击,眼中充满了激赏与期待。他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当东陵大军潮水般涌向城墙时,这二百支喷吐火舌的“神兵”在城头一齐怒吼,城墙下敌军瞬间倒下的一幅摧枯拉朽的景象!
神枪队的组建与训练,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成为了隽王府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的一张隐藏王牌。
时间一晃就进入了深秋时节,扶风郡与渔阳郡的田野间铺开了壮丽的丰收画卷。
金黄色的麦浪在风中摇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农人,他们挥舞着镰刀,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喜悦。
爹,您看这麦穗,比往年足足重了一倍!年轻的农夫捧着饱满的麦穗,激动得声音发颤。
老农抹去眼角的泪花,连连点头:天神保佑,神女赐福啊!这辈子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