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学术巅峰引热议:凡尔赛发言惊四座,暗收证据破阴谋

青藤大学图书馆的清晨,总被第一缕阳光和书卷气唤醒。三楼古籍阅览室的木门刚推开,苏沐妍就提着保温袋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粉色的运动鞋踩在地毯上,几乎没有声音。她的目光像被磁石吸引,径直落在靠窗的位置 —— 楚寻正坐在那里,面前摊着一本线装的《通典》,指尖捏着一支钢笔,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晨光透过窗棂落在他的发梢,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

“早呀,楚寻。” 苏沐妍把保温袋放在桌角,声音甜得像浸了蜜,“今天做了芝士火腿三明治,还有你喜欢的无糖豆浆,快趁热吃。”

楚寻抬起头,眼底还带着一丝未散的书卷气,看到她泛红的耳尖,嘴角不自觉上扬:“又麻烦你了,沐妍。其实不用每天特意早起做早餐的。”

“不麻烦呀!” 苏沐妍坐在他对面,双手轻轻拢了拢裙摆,“能和你一起学习,我早上都不用闹钟就能醒。而且……” 她顿了顿,脸颊红得像熟透的樱桃,“你上次帮我解答的交子难题,陈教授给了我满分,还在课堂上表扬我了呢!”

周围几个早到的学生听到这话,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自从上次楚寻用古体解法破解宋代金融史难题、引陈教授围观后,“金融系学神楚寻” 的名声就在图书馆传开了,甚至有人专门来 “偶遇” 他,想蹭一节免费的 “古代金融私教课”。

“楚寻同学,苏沐妍同学,早上好!”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陈启明教授带着三个研究生,手里抱着一摞古籍,快步走了过来,脸上满是兴奋,“楚寻同学,我把你的分析整理成了初步文稿,发给了京都大学的李教授,他看了之后大为震惊,说你的古体解法填补了宋代交子研究的空白!”

三个研究生也纷纷点头,眼里满是崇拜:“楚寻学长,您的分析太精辟了!我们跟着陈教授研究了半年交子制度,都没您看得透彻!”

楚寻有些无奈地放下豆浆:“陈教授,各位同学,你们太抬举我了。只是刚好对宋代金融制度略知一二而已。”

“略知一二?” 陈教授把古籍放在桌上,翻开其中一本,指着上面的古体文字说道,“你提到的‘交子务本钱三分制’,连《宋会要辑稿》的孤本里都只有零星记载,你却能还原出完整的运作流程,这绝对不是‘略知一二’能做到的!”

他顿了顿,眼神热切地问道:“楚寻同学,你这古体解法到底是从哪里学的?能不能详细给我们讲讲你的研究思路?我这三个研究生,天天缠着我问,说不搞明白睡不着觉!”

周围的学生们也纷纷围了过来,拿出手机准备记录,小声议论:“来了来了!学术干货时间!”“这可是免费的顶级公开课,赚大了!”“楚寻学长简直是‘行走的古代金融数据库’,太牛了!”

楚寻看着围过来的人群,心里暗道 “麻烦”,但还是耐心解释道:“其实这没什么复杂的,核心是‘四柱清册’的变体记账法,再结合宋代的‘钱荒’背景和市舶制度。简单来说,交子的发行就像现代的信用货币,必须有足够的准备金和稳定的流通场景,宋代交子务的崩溃,本质上就是信用锚点的缺失。”

他拿起钢笔,在草稿纸上快速写下古体的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四个词:“这是宋代的‘四柱记账法’,交子务的每一笔发行和回收,都要记录在案。但朝廷为了弥补财政赤字,经常‘开除’大于‘实在’,也就是超发交子,准备金不足,信用自然崩塌。”

一个研究生忍不住问道:“楚寻学长,您怎么能这么精准地还原交子务的记账流程?难道您看过失传的《交子务条例》?”

楚寻喝了一口豆浆,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交子务条例》我确实看过手抄本,不过这道题的解法,其实是我宋朝学生的作业题。当年我教他们分析金融制度时,还出过比这更复杂的案例。”

“!” 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惊呆了,连陈教授都瞪大了眼睛,手里的钢笔差点掉在地上。

“学…… 学长,您这是凡尔赛文学天花板吧?” 一个学生忍不住小声说道,“宋朝的学生?您是穿越过来的吗?”

苏沐妍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拉了拉楚寻的胳膊:“楚寻,你又开始说这种让人听不懂的话了。”

楚寻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抱歉,说顺嘴了。我的意思是,这些知识都是从大量古籍中总结出来的,研究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陈教授反应过来,哈哈大笑:“楚寻同学真是幽默!不过你的学术水平,确实配得上‘大师’二字!我已经向学校申请了一个专项课题,想邀请你作为核心成员加入,不知你意下如何?”

“谢谢陈教授的认可,” 楚寻婉拒道,“我近期还有些私事要处理,恐怕没时间参与课题研究。如果您有学术上的问题,我可以随时帮忙解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教授有些遗憾,但也没有强求:“好!那我就不勉强你了。以后有任何需要,随时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