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元顺帝北逃

他顿了顿,仿佛在品味这个名字,然后,他用一种近乎戏谑的、带着绝对自信的口吻,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就留给他一条狗命吧。”

命令下达,军中响起一片整齐划一的应和声。没有人质疑,没有人不解。因为他是常遇春,是“常十万”,是大明第一战神。他的每一个决定,都通向胜利。

明军的铁骑再次启动,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长城口席卷而去。但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全歼,而是“礼送”。

---

常遇春没有再急于前行。他依旧站在烽火台上,看着自己的部队如潮水般涌过长城的隘口,然后又像接到某种神秘指令般,缓缓停下,转向,开始有序地撤回。

他知道,王保保就在前面等着他。

那个元朝最后的将才,那个值得他尊敬的对手。

他甚至能想象出王保保此刻的模样:布下简单的疑阵,利用地形,准备用自己那点可怜的兵力,为大明第一战神,制造一点点麻烦。

“真是个……傻得可爱的家伙。”常遇春低声自语,嘴角泛起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忽然想起了很多年前,自己还在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那时候,他们也是这样,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一次次地设伏,一次次地断后,一次次地用血肉之躯,为身后的兄弟、身后的百姓,争取那一点点宝贵的时间。

那时候的敌人,是元军。而现在,王保保,这个元朝最后的忠臣,正在扮演着当年他们自己的角色。

历史,真是一个爱开玩笑的轮回。

“将军,王保保的部队,就在前方十里处扎营,似乎……是想等我们过去。”一名斥候飞马来报。

常遇春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感。有作为对手的警惕,但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

“传令下去,就地扎营,埋锅造饭。让兄弟们吃顿热的,好好睡一觉。明天天亮,我们……‘路过’一下王保保的营地。”

“路过?”斥候有些不解。

“对,路过。”常遇春的语气不容置疑,“告诉兄弟们,把锣鼓都给我带上,敲得响一点。让王保保知道,我们常十万,来‘看望’他了。”

斥候领命而去,脸上带着一丝困惑,但更多的是兴奋。他们知道,将军的每一个“奇怪”的命令背后,都藏着让敌人胆寒的深意。

夜幕降临,漠北的草原上,气温骤降。明军的营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脸庞。士兵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吃着烤肉,喝着烈酒,驱散着一天的疲惫。他们的笑声、歌声,在这片死寂的荒原上,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小主,

常遇春独自坐在自己的帅帐里,没有点灯。黑暗中,他擦拭着自己的丈八蛇矛。那冰冷的矛身,在他粗糙的手中,仿佛有了温度,有了生命。

他想起了自己的妻子蓝氏,想起了自己那几个还在牙牙学语的孩子。他不知道,当他们长大后,会如何看待自己这个父亲。是会把他当成一个英雄,还是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屠夫?

他不在乎史书会如何记载他,不在乎后人会如何评说他。他只知道,他出身贫苦,见过太多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他拿起刀枪,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后代,再经历那样的苦难。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八个字,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他用一生去践行的信仰。

他给了元顺帝一条生路,却也为大明未来的北方边境,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他知道这一点。但他更知道,一个强大的对手,有时候比一群散沙般的敌人,更能让一个王朝保持警醒和强大。

一个没有外部压力的帝国,内部的腐朽会来得更快。

他希望,未来的大明皇帝,未来的大明将领,能明白他今天的苦心。能记住,在长城的北边,始终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们。

这颗炸弹,将在未来的某一天,以一种谁也无法预料的方式,再次引爆。但那,将是后人的故事了。

而他,常遇春,只需要做好眼前的事。

他擦亮了长矛,矛尖在黑暗中闪过一道寒光,如同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

他站起身,走出帅帐。北方的星空,格外璀璨,仿佛触手可及。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胸中那股豪情壮志,再次如烈火般燃烧起来。

“王保保……”他轻声念着这个名字,眼中闪烁着猎手发现猎物时的光芒,“明天,我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战神’。”

风,依旧在吹。但此刻,在常遇春的耳中,那风声不再是刀子,而是战鼓,是号角,是即将奏响的、属于他常遇春的,又一曲胜利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