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民心为盾阻流沙 杂家孤本藏祸根

“骊山陵墓?” 嬴政的眼睛猛地睁大,“那是寡人为自己修建的陵墓,里面藏着大秦的兵符和文脉典籍的副本!吕不韦的目标,不仅是咸阳宫,还有骊山陵墓!他要夺取兵符,焚毁典籍,彻底断了大秦的根基!”

陈墨刚好醒来,听到这话,挣扎着坐起来:“陛下……骊山陵墓……有昭王时期的‘镇脉石’……能压制焚脉火……但需要传国玉玺的完整印章……才能启动……吕不韦要的……是完整的传国玉玺……和镇脉石……”

嬴政的脸色沉凝下来:“吕不韦已经有了传国玉玺的主体,再拿到这拼合的残片,就能得到完整的玉玺,启动镇脉石,或者用它来引爆焚脉火!”

“陛下,” 扶苏道,“儿臣愿率军去骊山陵墓,守护兵符和典籍!”

嬴政点头:“好!你率三千锐卒,即刻前往骊山,守住陵墓入口!李斯回咸阳后,派郡县守军协助你!寡人带陈墨回咸阳,处理朝堂事务,同时追查吕不韦的余党!”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扶苏率军出发前,来到陈墨的营帐,看着他苍白的脸:“先生,你一定要保重!大秦的文脉,还要靠你守护!”

陈墨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卷《仓颉篇》范本,递给扶苏:“公子,带着这个,沿途教百姓写秦篆,告诉他们,大秦不会亡,郡县制会让他们过上安稳日子。民心在,大秦就在。”

扶苏郑重地接过范本,躬身离去。营帐里,嬴政看着陈墨,语气里带着愧疚:“陈墨,寡人总是让你置身险境,你却从未怨言。”

“陛下,” 陈墨的声音沙哑,“臣不是为了陛下,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大秦的文脉。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文脉能延续,臣就算死,也心甘情愿。”

嬴政沉默片刻,起身道:“寡人带你回咸阳,太医会治好你的伤。等你伤好,寡人就举行博士官的正式设立仪式,让你主持学宫,编纂天下典籍,实现你‘书同文,文脉兴’的心愿。”

回咸阳的路上,陈墨的伤势时好时坏,时常陷入昏迷。项伯日夜守在他身边,为他换药、喂药,少年的脸上,少了往日的稚嫩,多了几分坚毅。銮驾行至三川郡时,沿途的百姓纷纷跪在驰道旁,手里举着秦篆木牌,上面写着“陈大人安康”“大秦太平”。

“先生,你看,百姓都在为你祈福!” 项伯激动地说。

陈墨睁开眼睛,看着窗外的百姓,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想起在安陆驿站,那个描“平”字的妇人;想起胶东学宫,那些写秦篆的小学士;想起都江堰,李冰父子治水的身影。这些百姓的笑容,就是他守护文脉、坚持郡县制的意义。

小主,

銮驾行至咸阳城外时,李斯早已带着百官等候。看到嬴政和陈墨,百官纷纷跪拜:“陛下万岁!陈大人安康!”

嬴政扶起李斯,问道:“咸阳的情况如何?吕不韦的余党查到了吗?”

李斯躬身道:“回陛下,咸阳的局势已稳定,吕不韦的余党抓了数十人,都是楚系旧部和赵高的亲信。只是,鲁先生禀报,学宫的典籍库少了一卷《尚书》残本,上面记载着周室分封的礼制,恐是被吕不韦的余党偷走,用来煽动六国旧贵族。”

陈墨的心里咯噔一下——《尚书》残本是分封制的重要依据,吕不韦拿到它,就能更好地蛊惑六国旧贵族,推行分封!“陛下,必须尽快找回《尚书》残本!否则,六国旧贵族会更加猖獗!”

嬴政点头:“李斯,立刻派人追查残本的下落!另外,加强学宫和咸阳宫密室的守卫,绝不能再让典籍丢失!”

回到太史令府,陈墨被安置在榻上,太医为他诊治后,脸色凝重:“陛下,陈大人的伤势太重,牵机毒已侵入骨髓,就算用最好的药材,也只能延缓毒发,最多……最多还有半年的时间。”

嬴政的脸色骤变,抓住太医的手腕:“你说什么?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太医摇头:“牵机毒无解,除非有‘九转还魂草’,可这种草只生长在昆仑山,早已绝迹。”

陈墨听到这话,却很平静:“陛下,生死有命,臣能为大秦做这么多事,已经足够了。剩下的时间,臣想整理典籍,把《秦记》写完,把‘书同文’的经验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嬴政的眼眶发红,却强忍着泪水:“好!寡人会让鲁先生和博士官协助你!你想要什么,寡人都给你!”

接下来的日子,陈墨在太史令府整理典籍,鲁先生和博士官们轮流前来协助。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却依旧坚持每天写竹简,记录大秦的历史、郡县制的推行、书同文的过程。项伯则寸步不离,帮他磨墨、抄写。

一日,陈墨正在写《秦记》的“郡县制篇”,鲁先生拿着一卷竹简进来,脸色凝重:“陈大人,扶苏公子送来急报,骊山陵墓附近发现吕不韦的余党,他们试图潜入地宫,被守军击退,但余党手里拿着《尚书》残本,还说吕不韦要在一个月后的‘冬至祭天’时,在咸阳宫发动政变,拥立成蟜为帝!”

陈墨放下笔,脸色沉凝:“冬至祭天,是大秦的重要仪式,百官和诸侯都会参加,吕不韦选在这天政变,就是要一网打尽,夺取政权!扶苏公子的守军够不够?”

“扶苏公子说,守军足够守住陵墓,但咸阳宫的防备,需要陛下加强。” 鲁先生道。

陈墨点头:“你立刻去禀报陛下,让他加强咸阳宫的守卫,尤其是祭天的高台附近;另外,让李斯丞相密切关注成蟜的动向,防止他被吕不韦利用;还有,派密探去昆仑山,寻找九转还魂草,就算只有一丝希望,也要试试。”

鲁先生领旨离去。陈墨看着案上的《秦记》,心里满是担忧——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到冬至祭天,能不能看到吕不韦的阴谋被粉碎,能不能看到大秦的文脉延续下去。

项伯端着药碗进来,看到陈墨的脸色,担忧地问:“先生,你又在想心事?”

陈墨摇头,拿起案上的《吕氏春秋》孤本,翻到最后一页的机关图:“项伯,你看,这焚脉火的引信,连接着咸阳宫的地宫和骊山陵墓的地宫。吕不韦要在冬至祭天发动政变,同时引爆两处焚脉火,焚毁典籍和朝堂,让大秦陷入混乱。”

项伯的脸色惨白:“那我们怎么办?先生,你有办法破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