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课堂“核爆”与周瑞的初次发难

北大教室里的粉笔灰,似乎与1992年秋天的阳光有着某种默契,共同勾勒出知识殿堂的独特氛围。

陈默坐在光华楼203教室的前排,指尖转着那支略显陈旧的英雄牌钢笔,眼神却早已穿透了讲台上正在推导索洛增长模型的教授,飘向了更远的未来。

“老三,笔记,快!”旁边的赵国强用气声催促,手忙脚乱地抄着黑板上的公式,“这洋码子比俺们东北大茬子粥还糊涂!”

陈默回过神,瞥了一眼黑板,内心OS自动启动:“唉,90年代的经济学教学还是太理论化了,再过十几年,这些模型都会配上炫酷的数据可视化,哪需要教授吃一鼻子粉笔灰...不过索洛模型确实是经典,前世我做行业分析报告时还引用过。”

“陈默。”讲台上,戴着金丝眼镜的李教授突然点名,“你来说说,我们对储蓄率变化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应该如何理解?”

全班目光瞬间聚焦。

赵国强暗中捅了捅陈默,示意他看黑板上的公式提示。

陈默不慌不忙地站起身,略微整理思路便开口:“教授,我认为单纯从公式推导会忽略现实复杂性。”

他顿了顿,看到教授挑眉示意继续,便放出了“炸弹”:

“比如我国目前的高储蓄率,不仅影响资本积累,更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烈有关。

如果参照东亚其他高储蓄率经济体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预测,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和金融市场发展,我国的储蓄率将会经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

他引用了几个尚未发生的未来案例,巧妙包装成“国际经验比较”,接着话锋一转:“所以,单纯看储蓄率对产出的影响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制度变迁和金融深化的交互作用,我认为在模型中加入这些变量会更有解释力。”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梧桐树叶沙沙作响。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着兴奋的光:“很有意思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制度变迁的论述,陈默,你周末有空吗?我有个课题需要这样的思路...”

下课后,陈默被同学们围住问问题,等他收拾好东西冲出教室时,距离下一门《发展经济学》只有7分钟了。

“老三,等等!”赵国强追上来,塞给他一个铝饭盒,“俺娘寄的酸菜馅饺子,还热乎着,路上吃!”

陈默心头一暖,接过饭盒:“谢了,晚上帮你补微观。”

“够意思!”赵国强咧嘴一笑,随即压低声音,“刚才学生会周瑞来找你,看你被围着,脸色不太好看地走了。”

陈默咬了口饺子,内心OS:“周公子这是查岗来了?前世见过的职场绿茶多了去了,这种小把戏...”

发展经济学课堂上,气氛更加热烈,讨论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时,陈默再次语出惊人:

“我认为单纯强调工业吸纳劳动力是片面的,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比如可以借鉴某些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发展旅游业创造就业...”

他实际上描述的是二十年后中国旅游业的爆发式增长,但包装成了“国际经验”。

讲课的张教授激动地拍案叫绝:“妙啊!这个视角我们完全没考虑到!陈默,你下节课准备一下,把这个思路展开讲讲!”

于是,下一节课,陈默被请上了讲台。

他从容不迫,用未来二十年的发展经验作为“理论推演”,画出了劳动力转移的多元路径图,引得满堂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