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书屋风波与孙伟的阴招

秋意渐浓,未名湖畔的银杏叶开始泛黄,如同撒了一地的金币。

在这片金色中,“默默书屋”的生意却比秋天还要火热,成了燕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书屋设在陈默宿舍一角,原本只是个临时想法,如今却发展得有声有色。

几个简易书架塞得满满当当,不仅有二手教材、参考书,还有从各处搜集来的文学名着、流行杂志,甚至还有几盘热门磁带——Beyond的《继续革命》、张学友的《真情流露》,以及正当红的林志颖《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

但最抢手的,还是陈默亲自整理的各科笔记和重点提纲。

“默哥!宏观经济学的笔记还有没有?哥们儿就差这个救命了!”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进406,手里攥着钞票,“多少钱都行!”

赵国强一边清点着订单,一边头也不抬:“最后三本,五块一本,要的赶紧!默哥的亲笔笔记,考试保过神器!”

“我要!我要!”后来者急忙递钱,如获至宝地捧着那本手写复印的笔记走了。

李振坐在书桌前,正认真核对账本:“本周净利润87元5角,比上周增长23%。特别是陈默的《法学导论重点梳理》,已经加印两次了。”

陈默刚从图书馆回来,放下沉重的书包,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内心OS:“好家伙,前世996做牛做马,这辈子居然靠卖笔记发家?果然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金钱啊...不过这场景怎么越看越像传销窝点?”

他清了清嗓子:“强哥,注意点影响,别喊得太大声。”

“好嘞老三!”赵国强压低嗓门,但脸上的兴奋藏不住,“俺们这生意比学校小卖部还火!要不咱扩大规模?整个北大连锁?”

陈默笑着摇头:“循序渐进,树大招风。”

内心OS:“前世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业务扩张太快容易死得更快,何况这还是在90年代的北大,太张扬了不好。”

他的担心很快成了现实。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孙伟提前回到宿舍,正好撞见赵国强在分发最新一批笔记,几个外系同学正排队交钱,场面好不热闹。

孙伟站在门口,脸色阴晴不定。

他刚刚从上海同乡会回来,听说了陈默在课堂上的风光,本就一肚子不快,现在看到这“非法经营”场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等最后一位顾客离开,孙伟冷冷开口:“生意不错啊,一天能赚多少?”

赵国强没听出话里的刺,乐呵呵道:“还行还行!多亏了老三的笔记好!孙伟你要不要也来一本?自家兄弟,打八折!”

孙伟嗤笑一声,走到自己的书桌前,故意摆弄那台索尼随身听:“不必了,我还不靠这个通过考试。”

当晚,孙伟罕见地没有出去社交,而是在宿舍观察了很久。

他看着络绎不绝的顾客,看着赵国强数钱时咧开的大嘴,看着李振一丝不苟地记账,看着陈默淡定地一边写新笔记一边接待同学...

第二天,孙伟开始行动了。

先是找到李振,故作随意地问:“李振,你法律系的,帮陈默做这个,不怕惹麻烦吗?学校好像不允许在宿舍经商吧?”

李振推了推眼镜,面无表情:“这是勤工助学项目,有备案的。”说完就继续看他的《法理学导论》,不再搭理。

孙伟吃了个软钉子,转而找到赵国强,试图用利益诱惑:“国强,你说你一个东北大汉,整天窝在宿舍卖书多没劲?跟我混,带你去见识真正的上海商圈!我爸认识不少企业家,随便介绍个兼职都比这个强。”

赵国强挠挠头,一脸憨厚:“孙伟,你的好意俺心领了,但老三对俺有恩,上学期微观要不是他帮忙,俺就挂科了,人不能忘本,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