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任主任科员后,陈默的生活发生了些微妙的变化。
工位从角落搬到了靠窗稍好一点的位置,虽然依旧拥挤,但至少阳光能多眷顾他一会儿。
手头负责的事务也更具体了,开始独立处理一些分省的经济数据汇总分析,偶尔还能在王明远处长的授意下,参与起草政策建议稿的某些部分。
最大的变化是,刘芳大姐现在打水都会“顺便”问一句:“陈科,给您续上?”
虽然陈默每次都赶紧自己动手,连连说“刘姐您可别这么叫,折煞我了”,但那种无形的地位提升,还是能清晰地感受到。
当然,也有不变的东西——比如,对面工位李卫东同志那噼里啪啦的算盘声,以及两人之间那种虽然冰层裂了缝,但依旧需要小心维持的微妙平衡。
这天下午,陈默刚完成一份报告,揉着发酸的眼睛,门卫王师傅就抱着一个大包裹吭哧吭哧地进来了:“陈科,您的包裹,安州来的,瞅着挺沉!”
“王师傅,辛苦您了,叫我小陈就行!”陈默赶紧起身接过,包裹入手沉甸甸的,散发着淡淡的干草和泥土气息。
拆开一看,里面是琳琅满目的安州土特产:晒得金黄的红薯干、油光锃亮的腊肉、密封好的野生香菇,还有一小罐据说是李伟妈妈亲手腌的辣椒酱。
包裹最底下,是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
陈默打开信封,先滑出来一沓崭新的大团结(第四套人民币,100元面值,90年代初期开始流通),看样子得有五六千块,在这个人均月薪几百块的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
然后是李伟那熟悉的、略显潦草的字迹:
“默哥!亲哥!!”
“分红又到了!这次特别厚!咱‘建国精密配件厂’现在可是鸟枪换炮了!省里评了‘先进乡镇企业’!市领导都来参观过!订单多得做不完!我爹现在走路都带风,见人就说多亏了你当初…”
信里充满了激动和喜悦,详细描述了厂子如何引进新设备,如何规范管理,如何成为省里典型,字里行间都是对陈默的感激和对未来的憧憬。
陈默看着信,脸上不由露出笑容,为李伟一家感到高兴,但笑容很快又收敛了。他捏着那厚厚一沓钱,心里却愈发警惕。
“树大招风啊。”陈默内心OS,“厂子越红火,我这曾经的‘股东’就越是个定时炸弹。
赵国庆虽然暂时消停了,但保不齐以后还有张国庆、王国庆拿这个做文章。
公务员经商,这是高压线,碰不得,必须彻底切割干净,不能留任何把柄。”
他立刻有了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