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浦江启明:另一条赛道上的奔跑

窗外是上海弄堂特有的嘈杂和烟火气,窗内是三个年轻人充满希望的欢声笑语。

林薇看着这一切,心里涌起一股久违的成就感和踏实感。这条路,或许艰难,但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节奏上。

夜深人静,她独自整理资料时,打开了收音机。

调频里正好在播放一档经济访谈节目的重播,主持人的声音传来:“今天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目前参与香港回归经济政策研究工作的国家计委年轻专家,陈默同志,陈默同志,请问您对当前东南亚经济形势有何看法?”

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林薇的手顿住了。

收音机里传来陈默沉稳而清晰的声音,他谈论着资本流动、风险评估、监管协调,用词专业,观点深刻,完全不像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林薇靠在椅背上,静静地听着,眼神复杂。

有佩服,他一直都跑得那么快,那么远,已经到了能参与国家大事、在电台发声的层次。有骄傲,看,这就是我林薇曾经……欣赏过的人。

但更多的,是一种酸涩的释然和暗暗较劲。

他走他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也许,现在这样是最好的。

她无法像苏晓冉那样,勇敢地站在他身边,接受聚光灯的审视和分离的考验。

她林薇,宁愿选择这样一条平行的赛道,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价值,也许有一天,能以一个对等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再次与他相遇。

节目最后,主持人问陈默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陈默说了一句:“……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最重要的是,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挑战常规的勇气。”

林薇关掉收音机,办公室里只剩下窗外弄堂里隐约的麻将声。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用力写下了“启明”两个字,嘴角泛起一丝倔强而坚定的微笑。

黄浦江的夜风透过窗缝吹进来,带着江水特有的腥甜气息,也吹动了她额前的碎发。

北京、香港、上海;官场、学术、商海。

每个人都在时代的大潮中,寻找着自己的航向。

而某些深埋心底的情感,或许就像这弄堂里的灯火,虽不明亮,却也在各自的角落里,静静燃烧,照亮着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