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亲历一场认知暴击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好,可没人想到,这一“主动”,却把人类拖进了一场持续千年的“陷阱”。

首先被“困住”的,是人类的身体。

采集时代的智人,每天要走十几公里路,爬树、奔跑、跳跃,身体灵活得像猿猴。

可变成农民后,他们每天要弯着腰在田里插秧、除草、收割,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久而久之,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成了常态,很多人的身高甚至比采集时代矮了10厘米。

考古学家发现,农业革命后的人类骨骼上,布满了劳作留下的伤痕:磨损的关节、变形的脊椎、被农具划伤的痕迹。

更可怕的是,人类的饮食从“多样化”变成了“单一化”。

采集时代,智人能吃几十种野果、十几类动物,营养均衡;

可农民的食物,几乎全靠小麦、水稻这些谷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遇到旱灾、水灾,谷物歉收,就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

而采集时代的智人,就算一种食物减少,还能找其他食物替代,很少会饿肚子。

其次被“困住”的,是人类的生活。

采集时代的智人,今天在河谷,明天去山林,哪里有食物就去哪里,自由得像风。

可农民一旦在某个地方种下庄稼,就再也不能轻易离开——他们要守着田地,防止野兽破坏、别人偷窃;

要修建灌溉系统,应对干旱;要储存粮食,防备冬天。

于是,他们建起了固定的房屋,圈出了“自己的土地”,从此被绑在了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了说走就走的自由。

更讽刺的是,农民的工作时间比采集者多了一倍还不止。

采集者每天工作3-4小时就能吃饱,剩下的时间用来休息、娱乐;

可农民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耕地、播种、施肥、收割,直到天黑才能休息,就算到了冬天,还要修理农具、编织麻袋,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他们以为“种植庄稼能让生活更轻松”,结果却把自己变成了“土地的奴隶”。

最后被“困住”的,是人类的认知。

农业革命后,人类开始崇拜“谷物”。

他们把小麦、水稻当成“神”来供奉,认为这些作物是“上天的恩赐”,为了让谷物长得更好,甚至会举行祭祀仪式,用牲畜、甚至人的生命来献祭。

这种“对谷物的依赖”,慢慢变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人类开始觉得,只有“努力种地”才能活下去,只有“积累更多粮食”才能过得好。

这种思维定式一直延续到今天。我们把“努力工作”当成理所当然,把“积累财富”当成人生目标,就像古代的农民把“种好庄稼”当成一切。

我们每天加班加点,为了升职加薪、为了买房买车,却忘了问自己:我们这么努力,到底是为了“活得更好”,还是为了“不被饿死”?

就像农业革命后的农民,明明已经有了足够的粮食,却还是要不停地种地,因为他们害怕“万一明天粮食不够了怎么办”——这种焦虑,从1万年前就刻进了人类的基因里。

尤瓦尔·赫拉利说:“农业革命让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小麦,其实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我们以为自己在“掌控自然”,其实是被“小麦”困住了脚步;

我们以为自己在“追求进步”,其实是在“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