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亲历一场认知暴击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突然惊醒:原来我们现在的焦虑、内耗,早就有了源头。

我们纠结“要不要换工作”,是因为害怕“失去稳定的收入”,就像农民害怕“失去土地”;

我们焦虑“要不要结婚生子”,是因为害怕“不符合社会的期待”,就像农民害怕“不种地会被别人嘲笑”;

我们内耗“自己做得不够好”,是因为被“必须努力才能生存”的思维绑架,就像农民被“必须种好庄稼”的想法困住。

这就是《人类简史》给我们的第一个认知暴击:很多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想法,其实是1万年前农业革命埋下的“思维陷阱”。

而想要摆脱这些内耗,首先要做的,就是看清这个陷阱的真相——你现在的纠结,可能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还在被1万年前的“小麦”绑架。

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拆解这个“认知暴击”如何落地:如何用“农业革命的真相”,打破你当下的焦虑循环,让你在面对选择时,不再被“惯性思维”困住。

从“虚构故事”到“现实破局”:你的焦虑,可能源于信错了“故事”

《人类简史》最震撼的洞察,从来不是“农业革命是骗局”,而是它戳穿了一个更本质的真相:智人之所以能统治地球,不是因为肌肉更强壮,也不是因为脑子更聪明,而是因为我们擅长“虚构故事”。

货币是故事——一张印着花纹的纸,因为所有人都相信它有价值,它就能换来面包、汽车甚至房子;

国家是故事——没有实体的边界,只是因为大家都认同“这是我们的国土”,就愿意为它守护、为它奋斗;

公司是故事——一群陌生人聚在一起,因为相信“我们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愿意每天协作8小时、甚至加班到深夜。这些“虚构的故事”本身没有对错,却塑造了我们的认知、行为,甚至困住了我们的选择。

而我们日常的纠结与内耗,往往就是因为把“别人的故事”当成了“自己的真理”。

职场案例:用“故事思维”打破“加班内耗”

李然(化名)曾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每天被“加班文化”压得喘不过气——同事们都在办公室待到晚上9点,哪怕没事也要对着电脑;

领导开会时总说“狼性团队就要拼时间”,仿佛早下班就是“不敬业”。

她明明能在白天高效完成工作,却不得不跟着“耗时间”,为此焦虑到失眠,甚至想辞职。

小主,

直到用《人类简史》的“故事思维”拆解,她才发现:“加班=敬业”根本不是真理,只是公司刻意构建的“虚构故事”。

领导用“狼性文化”的故事激发员工付出,老员工用“加班占位”的故事获得安全感,新人用“跟风加班”的故事融入集体——所有人都在这个故事里自洽,却没人问:“这个故事对我有用吗?”

想通这一点后,李然没有盲目辞职,而是用“新故事”重构自己的职场定位:

1. 用“结果故事”替代“时间故事”:她每周给领导发“成果周报”,清晰列出“本周完成了3个活动,带来5000新用户,转化率提升15%”,用具体结果证明“高效比耗时间更有价值”;

2. 用“协作故事”替代“独自硬扛”:遇到复杂任务时,她主动说“我负责用户调研,需要设计同事配合出海报,这样能提前2天完成”,让团队看到“分工协作比独自加班更高效”;

3. 用“成长故事”锚定自我价值:当同事调侃她“走得早”,她笑着说“我晚上要去学数据分析,下次能帮团队优化活动策略”,让“提升能力”的故事盖过“加班敬业”的故事。

3个月后,领导不仅认可了她的工作方式,还在会上说“李然的高效值得大家学习”——原来困住她的不是“加班文化”,而是她默认了“别人的故事就是自己的规则”。

当她学会用“故事思维”拆解规则、重构价值,既摆脱了内耗,又赢得了职场主动权。

今日行动:做一次“故事侦探”

理解“虚构故事”的力量,不是让你否定所有规则,而是让你拥有“主动选择信什么”的能力。

今天,就请你做一次“故事侦探”,完成这个简单的行动:

1. 找一个让你内耗的“共识”:比如“30岁前必须结婚”“月薪没上万就是失败”“同事不点赞就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