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管教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自己的想法被尊重,从而更愿意遵守规则,也能培养他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同时,这也是对原生家庭中“家长一言堂”模式的打破,让孩子在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3. 营造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
亲子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嵌套在整个家庭系统中。
夫妻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模式,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菲利帕在书中强调,要打破代际循环,不仅需要父母的自我觉察和改变,还需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
一个充满善意、尊重和合作的家庭氛围,本身就是对代际创伤最有力的抵御。
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首先需要稳定、互敬的夫妻关系。
菲利帕指出,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孩子会通过观察父母的相处模式,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处理冲突,如何表达情感。
如果夫妻关系和谐、互敬互爱,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也会学会用尊重、包容的方式与人相处;
如果夫妻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孩子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也会学会用指责、攻击的方式处理冲突。
所以,要营造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夫妻双方首先要学会好好沟通,互相尊重,共同经营婚姻。
在孩子面前,要避免争吵、冷战,尽量展现出彼此关心、互相支持的一面。
即使有矛盾,也要选择在孩子不在场的时候解决,或者用健康的方式处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其次,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开放、真诚的沟通。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感受和需求的权利,也有倾听他人感受和需求的义务。
父母要主动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态;
也要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即使是负面的情绪,也可以自由表达。
比如,每天晚上可以花10分钟,和孩子聊一聊当天最开心的事、最不开心的事;
遇到家庭问题时,可以召开家庭会议,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开放、真诚的沟通,能让家庭成员之间更加理解、更加亲密,也能让孩子在沟通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
最后,支持性的家庭系统环境,需要父母学会“自我关怀”。
打破代际循环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过程中难免会有疲惫、焦虑和自我怀疑。
如果父母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就很难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去觉察自己、回应孩子。
因此,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而是维持家庭系统平衡的必要条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父母的自我关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不必执着于“完美父母”的形象,承认自己会犯错、会失控,允许自己有情绪波动。
当你犯错时,像对待朋友一样温柔地对待自己,不要过度自责,告诉自己“没关系,我已经在努力了,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第二,给自己留出专属时间。
在照顾孩子、经营家庭的同时,不要忘记照顾自己的需求。
可以每天留出半小时,做一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