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教学相长

顾辰翊在演练总结中郑重提出的成立“军官夜校”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并迅速落实。他被委任为夜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这意味着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完成日常繁重的部队训练和管理工作,还要投入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授课。

他书房里的灯光熄灭得比演练准备期间还要晚,桌上、椅子上甚至墙角,都堆满了各种最新的军事理论书籍、艰难翻译过来的外军资料和他自己写得密密麻麻、布满各种符号与心得的备课本。

但他似乎乐在其中,眼神里充满了将新知识、新理念、新思维传递给身边同僚的强烈使命感与热情。

他甚至发现,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为了讲清楚一个概念,他必须理解得更透彻;为了解答别人的疑问,他需要思考得更深入。

教学相长,在准备和讲授的过程中,他自己的思路也变得更加清晰、系统,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

予安和予乐在新学期里更是如鱼得水,各自在感兴趣的领域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予安的“军事兴趣小组”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他这个小老师的用心经营,已经成了年级里小有名气的“品牌”社团,甚至吸引了几位好奇的高年级学生主动来旁听。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武器介绍和战例讲述,开始尝试引导组员们探讨一些基础的、经典的战术原则,比如“集中优势兵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

虽然他的理解和讲解还带着稚气,但那种试图透过现象把握战争内在规律的努力和思考,让偶然得知的顾辰翊看到后,也忍不住暗自点头赞许。

他还因为责任心强、有号召力,被同学们推选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在学校的春季植树活动中,他组织分工、协调工具、检查质量,那股子认真负责、有条不紊的劲儿,颇有几分他父亲平日里带兵管理、令行禁止的风范。

予乐的校园广播站工作更是做得风生水起,渐入佳境。

她精心策划了一期名为“春天的故事”系列稿件,主动去采访了在学校服务了几十年的老园丁,写出了教学楼前那棵饱经风霜的老槐树所见证的校园变迁史。

她生动地报道了班级“学雷锋”小组去城郊敬老院送温暖、做好事的感人事迹。

她甚至鼓足勇气,尝试独立编译并播报了一则关于卫星通信的简单科技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