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5节9 【辨】拔,擢

· “拔”对应于“破格录用”或“空降高管”。

· 当一个公司从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中直接选拔管理培训生(即“管培生”项目),或者从行业外部聘请一位顶尖人才来担任CEO,这个过程就是 “拔” 。它看重的是潜力而非资历,是打破常规的用人策略。其风险与“揠苗助长”类似,若支持不足,可能导致“水土不服”。

· 现实案例:科技公司常常从大学里“拔”走有天赋的年轻程序员,给予高薪和重要职位,看中的就是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 “擢”对应于“内部晋升”或“职级晋升”。

· 当一位员工从部门经理因业绩出色而被提升为总监,这就是 “擢” 。它是在既有体系和轨道内的向上发展,强调的是积累、资历和可验证的业绩。这个过程相对稳健,有利于维持组织结构的稳定和激励员工长期服务。

· 现实案例:许多大型企业设有完善的晋升通道(如从P7到P8),员工通过每年的绩效考评,获得“擢升”机会。这就像公务员体系中的“擢升”,是基于年限和考核的制度化晋升。

2. 在个人成长中的启示

· “拔”式的成长:有时我们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实现跨越,比如遇到一位赏识你的“伯乐”,或抓住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成长往往是爆发性的,但也可能根基不稳。个人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被拔”的苗子。

· “擢”式的成长:这更接近于我们常说的“自律”和“终身学习”。通过日复一日的知识积累、技能打磨和品格修养,像树木一样自然而扎实地向上生长。这种成长或许缓慢,但最为坚实可靠。

总结

“拔”与“擢”,一字之差,却蕴含了古人深刻的观察智慧:

· “拔”是爆发力,是破局,是攻城略地,但也可能伴随风险。

· “擢”是持续力,是积累,是循序渐进,追求的是稳健成长。

一个优秀的组织,既要有一套公平的“擢升”机制来保障人才梯队建设,也要有慧眼和魄力去“拔”擢特殊人才,实现动态平衡。而一个追求卓越的个人,既要耐得住寂寞,坚持“擢”式积累;也要在机遇来临时,有勇气接受“拔”擢,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