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罢)bà,罢免,停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我们来对《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的这个着名片段进行详细的解读。
故事原文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相关的原文段落如下: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
(上下文补充)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以疾免归。
注释及翻译
注释:
1. 建元二年: 公元前139年。建元是汉武帝的第一个年号,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使用的年号。
2. 御史大夫: 秦汉时期的三公之一,相当于副丞相,掌管监察、弹劾百官。
3. 赵绾: 儒生,时任御史大夫。
4. 王臧: 儒生,时任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的官员)。
5. 请无奏事东宫: 奏事,报告政事。东宫,指太后(窦太后)的居所,代指太后本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赵绾上书建议汉武帝,以后政事不要再向窦太后请示汇报。
6. 窦太后: 汉武帝的祖母,汉文帝的皇后。她是黄老学说的坚定拥护者。
7. 罢逐: 罢免官职并驱逐出朝廷。
8. 免丞相、太尉: 当时的丞相是窦婴(魏其侯),太尉是田蚡(武安侯),他们都是窦太后的亲戚,但也倾向于儒学,因此一同被免职。
9. 黄帝、老子言: 即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是汉初的统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