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得没错。那些北迁的部落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雪原中,再也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大概率是冻死、饿死在了冻原里。而留下的部落,则在神鹰部的统治下,渐渐习惯了安稳的生活——有盐吃,有肉干,冬天还有茶叶解腻,比以前四处征战、朝不保夕的日子好太多了。
“现在的草原,真成了我们的牧场。”李砚站在王城的土墙上,望着远处白茫茫的草原,心里感慨万千。
曾经的敌对部落消失了,零散的小部落臣服了,南北东西都纳入了神鹰部的版图。牧民们赶着牛羊,在划定的牧场上悠闲地放牧;商队在盐道上穿梭,带来中原的货物,运走草原的特产;孩子们在雪地里嬉戏,笑声传遍了整个营地。
这种平静的日子,是他以前从未想过的。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沉迷于征伐,更多的时候,是坐在巨灵背上的“行宫”里,看书(从大周换来的杂记)、处理政务,或者只是看着草原的雪景发呆。玄风偶尔会来陪他,趴在“行宫”外晒太阳;青云则在高空盘旋,像一个忠诚的卫士。
“要不要南下?”这个念头偶尔会闪过李砚的脑海。中原战乱不休,正是入主的好时机。但他很快就否定了这个想法——他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人口,神鹰部的战力已经足够强大,贸然南下只会陷入中原的泥潭,得不偿失。
“先守住草原再说。”李砚打定主意。等春天来了,种出青菜,推广耕种,让部众们的生活再安稳些;等铁鹰卫再训练得精锐些,工匠营能造出更精良的兵器;等他的孩子们长大些……
他的帐下已经有了几个怀孕的妃子,其中白鹿部的那个妃子已经生下了一个儿子,被他取名为“李蒙”,意为“像草原一样辽阔”。这个孩子的出生,让整个神鹰部都为之欢庆,也让李砚的心更加安定。
冬末的最后一场雪落下时,各封地的质子如期抵达王城。这些质子都是各部首领的儿子或弟弟,年纪不大,却个个眼神警惕,带着少年人的倔强。
李砚没有苛待他们,而是让他们与自己的儿子一起,跟着老祭司学习文字和草原的历史,跟着神卫营的士兵学习骑射。他要让这些质子从小就认同神鹰部的文化,将来回到各自的封地,成为维系草原统一的纽带。
“草原的未来,在他们身上。”李砚看着那些在雪地里操练的少年,心里充满了期待。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雪开始融化,露出下面枯黄的草芽。牧民们开始为放牧做准备,农人们则忙着翻耕土地,准备播种青菜种子。工匠营里,新一批的兵器正在赶制,铁鹰卫的操练也更加频繁。
李砚站在土墙上,感受着风中的暖意,知道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分封的制度已经稳固,部众的生活渐渐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