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存在与时间》存在主义的终极追问

“水为什么能滋养生命”。

这种对“存在”本身的遗忘,导致哲学渐渐脱离了普通人的生活,变成了少数专家的智力游戏或者说是晦涩难懂的某个领域学术。

任何一种文化、学科,不是按照人实际生活轨迹需要的研究方向,那都是没有意义的!

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困境,恰恰源于这种“存在遗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拼命追求金钱、地位、名誉这些具体的“存在者”,以为拥有了它们就能获得幸福。

可就像鱼缸里的鱼如果只盯着食物,却忘了水的重要性,最终会失去生存的根基一样,我们执着于物质的积累,却忽略了对“自我存在”的追问,最终陷入空虚和迷茫。

《存在与时间》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重新将哲学拉回了“存在”的本源。

让我们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人,我们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颠覆“主客二分”:我们本就和世界融为一体

在接触海德格尔的思想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独立于世界的个体,而周围的一切都是供我观察和利用的对象。(这个大家比较能理解吧?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我的这种理解)

比如我用锤子敲钉子时,我是主体,锤子是被我使用的客体。

这种“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让我习惯了用功利的眼光看待世界。

这个人对我有什么用?

这件事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直到我读到海德格尔对“上手状态”的论述,才彻底打破了这种认知。

他以使用锤子为例,指出当我们熟练地用锤子敲钉子时,我们根本不会去思考“锤子是什么?”

“我该如何使用锤子?”

而是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敲钉子”这个任务中。

此时,锤子不再是一个与我对立的客体,而是变成了我身体的延伸,我和锤子、钉子、木板融为一体,共同完成一个具体的目标。

这种人与事物之间透明、流畅的互动关系,才是我们与世界相处的原初状态。

这个发现让我茅塞顿开。

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当我们沉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