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并不是指日常的聊天,而是指那些没有根据、人云亦云的议论。
在网络时代,“闲谈”变得更加普遍:我们看到一篇文章,不经过思考就随手转发;
听到一个八卦,不加求证就到处传播;
面对社会热点,我们习惯用别人的观点代替自己的思考。
这种“闲谈”让我们失去了独立判断的能力,也让我们渐渐遗忘了对真相的追求。
我曾经就是“闲谈”的受害者,因为轻信了网上的“职场生存法则”,我在工作中变得小心翼翼、勾心斗角,不仅身心俱疲,还失去了很多朋友。
“好奇”则是指我们对世界的探索停留在表面,追求新鲜感却缺乏深度。
现在很多人都有“信息焦虑”,每天刷着短视频、浏览着新闻,生怕错过任何热点。
可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并没有让我们变得更有智慧,反而让我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分散,无法静下心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曾经沉迷于刷短视频,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在上面,虽然当时觉得很快乐,但放下手机后,内心的空虚感却更加强烈。
后来我才明白,这种浅尝辄止的“好奇”,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自我麻痹!
无法让我们真正理解世界和自己。
“两可”是指我们对事情的态度模棱两可,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总是随波逐流。
在面对人生选择时,很多人都会陷入“两可”的状态:既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又害怕失败;
既想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又担心得罪别人。
这种犹豫不决,让我们错失了很多机会,也让我们渐渐失去了自我。
我曾经因为“两可”的态度,错过了一个去心仪公司工作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到遗憾。
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常人”的统治。
“常人”不是指某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匿名的、普遍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
它像一个无形的暴君,规定着我们该穿什么衣服、该找什么工作、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小主,
我们为了融入社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心甘情愿地服从“常人”的统治,渐渐丢失了自己的个性和选择的权利。
消费主义就是“常人”统治的典型体现。
“常人”告诉我们,拥有最新款的手机、最时尚的衣服、最豪华的房子,就是成功的标志。
于是我们拼命赚钱,盲目消费,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幸福。
可事实是,当我们满足了一个物质需求,“常人”又会提出新的要求,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追逐之中。
内卷现象也是如此,“常人”告诉我们,只有比别人更努力、更优秀,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于是我们加班加点,牺牲健康和休息时间,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
海德格尔提醒我们,“常人”的统治虽然能让我们获得暂时的安全感,但却会让我们失去真正的自由和自我。
只有打破“常人”的束缚,摆脱“闲谈”“好奇”“两可”的状态,我们才能从沉沦中觉醒,过上本真的生活。